糖尿病藥物可能有助於減緩冠狀動脈斑塊的形成

糖尿病藥物可能有助於減緩冠狀動脈斑塊的形成
糖尿病藥物可能有助於減緩冠狀動脈斑塊的形成
Anonim

根據一項新研究,比較兩種治療 2 型糖尿病的藥物發現,吡格列酮在降低冠狀動脈斑塊積聚的進展速度方面比格列美脲更有效。

糖尿病患者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在動脈內層形成的過程)特別具有侵襲性,其特點是心血管事件發生率較高。心血管疾病是大約 75% 的糖尿病患者的死亡原因。根據文章中的信息,確定糖尿病患者冠狀動脈疾病的最佳治療方案具有重要的公共衛生意義。

幾乎沒有證據支持將一類降糖藥物優於任何其他藥物作為降低動脈粥樣硬化疾病嚴重程度的手段。磺脲類藥物,如格列美脲,已經上市了幾十年,是最常用的抗糖尿病治療類別之一。噻唑烷二酮類(TZDs;例如吡格列酮)是一類相對較新的抗糖尿病藥物。

克利夫蘭診所的醫學博士 Steven E. Nissen 及其同事進行了 PERISCOPE 試驗,以直接比較兩種治療高血糖症的替代方法的有效性,即胰島素提供策略(格列美脲)與胰島素增敏策略策略(吡格列酮),用於減少 543 名 2 型糖尿病和冠狀動脈疾病患者的動脈粥樣硬化進展。這項隨機、多中心試驗包括北美和南美的 97 家學術和社區醫院(2003 年 8 月至 2006 年 3 月登記)。

患者接受冠狀動脈血管內超聲檢查以測量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並隨機接受格列美脲或吡格列酮治療18個月。動脈粥樣硬化進展通過動脈粥樣硬化體積百分比(PAV;動脈中斑塊積聚的測量)的變化來衡量,並在研究完成時對 360 名患者進行重複血管內超聲檢查。

主要療效指標,PAV 變化,格列美脲組增加 0.73%,吡格列酮組減少 0.16%。另一項基於基線特徵對未進行超聲隨訪的患者進行估算值的替代分析顯示,格列美脲的 PAV 增加了 0.64%,吡格列酮的 PAV 減少了 0.06%。次要療效測量,最大粥樣斑厚度變化在格列美脲組增加,在吡格列酮組減少。

“據我們所知,對吡格列酮治療的顯著益處的觀察首次證明了任何降糖藥都能夠減緩糖尿病患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減緩疾病進展的證據近年來,隨著幾種有希望的方法的明顯失敗,已證明是一個非常具有挑戰性的終點,”作者寫道。

“隨機分配到吡格列酮組的患者在一系列預先指定的和探索性的亞組中表現出較低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進展率。這些發現可能對確定管理 2 型糖尿病和冠狀動脈疾病患者的最佳策略具有重要意義動脈粥樣硬化,”研究人員得出結論。

期刊參考:JAMA。 2008;299[13]:1561-1573.

社論:PERISCOPE是否為糖尿病治療提供了新視角?

在隨附的社論中,Philippe Gabriel Steg, M. D., Centre Hospitalier Bichat-Claude Bernard, Paris, Editor, JAMA-français, and Michel Marre, M. D., Université Paris VII Faculté de Médecine X Bichat, Paris ,評論尼森博士及其同事的發現。

“PERISCOPE 試驗的結果,儘管它們與替代終點相關,但與在 PROACTIVE 和其他試驗中證明的吡格列酮預防冠狀動脈事件的適度臨床益處一致。然而,所有格列酮類藥物共享對心力衰竭的常見不良反應和其他非心血管不良反應,如骨折。……總體而言,在當前關注降糖的心血管安全性的背景下,無論所涉及的機制如何,PERISCOPE 為患有以下疾病的患者提供了一個令人放心的前景。 2型糖尿病和高心血管風險。”

社論參考:JAMA。 2008;299[13]:1603-1604.

熱門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