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項研究發現,在 2004 年 7 月至 2005 年 6 月期間首次開具哮喘預防藥物處方的 352、082 名澳大利亞人中,只有 16% 繼續定期使用這些藥物。
大多數(61%)“第一次”用戶在接下來的兩年內沒有服用其他處方,而 22% 偶爾服用。
這項研究由澳大利亞哮喘監測中心進行,該中心是位於悉尼伍爾科克醫學研究所的澳大利亞健康與福利研究所的合作單位。它分析了 2004 年 7 月至 2005 年 6 月期間首次開具哮喘預防藥物處方的個人的匿名藥物福利計劃 (PBS) 記錄,以及他們隨後在兩年內的處方活動。最常用的預防藥物形式是吸入皮質類固醇。
伍爾科克研究所流行病學研究負責人Guy Marks教授說,結果表明,一次性和零星使用的流行率在年輕人(15-34歲)中最高,經常使用最常見於65歲及以上的成年人。
“PBS數據集是評估哮喘藥物使用模式的寶貴工具,”他說。
“重要的是,這項研究表明,雖然指南建議定期使用預防藥物,但這肯定不會在社區發生。至少現在偶爾使用預防藥物的人中的一些人有望受益於經常使用這類藥物。
研究結果將在即將於3月30日至4月2日在墨爾本舉行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胸科學會(TSANZ)會議上公佈。
這項研究將於本週日在墨爾本舉行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胸科學會(TSANZ)會議上發表。 Marks 教授將於 3 月 31 日發表題為“哮喘藥物使用模式:基於澳大利亞人群的縱向隊列研究”的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