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由來自四個國家的 17 名研究人員組成的國際團隊首次從環境中分離出來,並對導致布魯裡潰瘍的生物體進行了全面鑑定。該研究支持這樣一種觀點,即潰瘍分枝桿菌是從環境水生生態位傳播給人類的,而不是在人與人之間傳播。
布魯裡潰瘍是一種被忽視的破壞性壞死性疾病,有時會產生巨大的毀容性潰瘍,具有巨大的社會影響。該病主要發生在非洲貧困、潮濕、熱帶的農村地區,其發病率一直在增加,在某些地區超過了結核病和麻風病(由分枝桿菌引起的另外兩種疾病)。布魯裡潰瘍除了是窮人的病,還是一種致貧的慢性傳染病。
雖然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潰瘍分枝桿菌是一種從水生環境傳播給人類的環境病原體,但直到現在還沒有從環境來源的純培養物中分離出這種生物體。
Françoise Portaels(比利時安特衛普熱帶醫學研究所)及其在加納、葡萄牙和美國的同事現在介紹了從環境中分離和表徵潰瘍分枝桿菌菌株的詳細信息。據他們所知,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將有機體從環境中分離出來並完全表徵。
分離菌株具有非洲潰瘍分枝桿菌菌株的典型微生物特徵,是從西非貝寧布魯裡潰瘍流行區的一種水生昆蟲(水黽)中分離得到的。
“我們的研究結果支持潰瘍分枝桿菌是具有水生環境生態位的人類病原體的概念,”作者說,“並將對控制這種被忽視且具有社會重要性的熱帶病產生積極影響。”
在相關專家評論中,未參與該研究的Tim Stinear(莫納什大學,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克萊頓市)和Paul Johnson(澳大利亞海德堡奧斯汀醫院)表示,這項新研究是“這是一項重大成就,將成為科學家揭示潰瘍分枝桿菌生態學、環境宿主和精確傳播方式的最終參考點。”
期刊參考:Portaels F、Meyers WM、Ablordey A、Castro AG、Chemlal K 等。 (2008) 環境中潰瘍分枝桿菌的首次培養和表徵。 PLoS Negl Trop Dis 2(3):e178。 doi:10.1371/journal.pntd.000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