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跑的話:跨語言心理學背後的科學

一起跑的話:跨語言心理學背後的科學
一起跑的話:跨語言心理學背後的科學
Anonim

雖然交流可能被認為是一種普遍現象,但語言之間的差異--從詞序到語義--無疑仍然存在,因為它們有助於定義文化和發展語言。然而,人們對世界各地語言的異同以及它們如何影響交流知之甚少。然而,最近出現了兩項研究,有助於我們理解語言使用中的跨語言差異。

在一項檢驗跨文化語言對比的研究(稱為跨語言學)中,來自 CNRS 和普羅旺斯大學以及哈佛和特倫託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直接證據支持語言生產過程中的詞序限制。具體來說,參與者發音一組單詞的方式取決於前面的單詞,因為它因語言而異。

心理學家 Niels Janssen、F. Xavier Alario 和 Alfonso Caramazza 向講法語和英語的人展示了彩色物體,並指出,當聲音兼容時,參與者發現顏色比物體名稱更容易發音。例如,英語中的對象“rake”在紅色時比在藍色時更容易發音,這一發現僅適用於說英語的人。

對於說法語的人來說,“râteau”的意思是“rake”,紅色和藍色一樣容易發音,這表明法語中的 object-before-color 語法在語言生成中發揮了很大作用。

這些發現提供了對詞序如何影響語言產生的深入了解:“無論我們的想法多麼複雜,當我們在語音中表達它們時,我們都會一一產生它們,”Janssen 解釋道。“而且,這些詞的發音順序遵循許多語言的嚴格語言規則。結果,每個單詞都受到其前身的影響。”

然而,語言的使用不僅受到詞序的限制,還受到含義的限制。與來自日本、比利時和荷蘭大學的研究人員 Mutsumi Imai、Eef Ameel、Naoaki Tsuda 和 Asifa Majid 合作,利哈伊大學的心理學家 Barbara C. M alt 和約克大學的 Silvia Gennari 調查了說不同語言的參與者是否識別出兩種不同的語言。用詞來區分走路和跑步的行為。

講英語、日語、西班牙語和荷蘭語的人觀看了一名學生在跑步機上以不同的坡度和速度移動的視頻片段。根據以往的研究,英語和荷蘭語動詞傾向於表達運動方式,西班牙語和日語動詞傾向於表達運動方向;這些變化確保命名中的任何共享模式都不能歸因於結構相似性。

儘管四種語言之間存在巨大差異,但所有參與者都使用不同的詞語來描述學生何時走路並準確識別她何時開始跑步。這些結果表明了運動命名模式的跨語言共性,並有助於支持所有語言中某些通用規則和約束的概念。

“我們發現,融合的命名模式反映了世界的結構,而不僅僅是觀察者的構造行為,”馬爾特說。 “在更廣泛的層面上,數據揭示了人類經驗的一個共同方面,這種經驗存在於不同文化中,並反映在每種語言中。”

這項研究發表在2008年3月的心理科學協會期刊《心理科學》上。

熱門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