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血管裡的血液凍結了”或“我的血液凝固了”--根據最新的研究,這些常見的修辭格可以從字面上理解。確實,比我們中的一些人想要的更真實。因為事實證明,強烈的恐懼和驚恐發作真的可以使我們的血液凝結,增加血栓或心髒病發作的風險。
早期的研究表明,壓力和焦慮會影響凝血。然而,它們幾乎完全基於對健康受試者的問卷調查。相比之下,位於波恩的研究團隊圍繞著 Franziska Geiser(來自心身醫學和心理治療診所)和 Ursula Harbrecht(來自實驗血液學和輸血醫學研究所)率先對凝血功能進行了非常仔細的檢查焦慮症患者。
每個人都會時不時地感到焦慮--害怕數學考試不及格,害怕進入黑暗的地窖,或者更一般地說,擔心未來會怎樣。但是有些人在面對非常正常的日常情況時會被強烈的恐懼所困擾。例如,廣場恐懼症患者在人群中經常會出現驚恐發作。
症狀可能很嚴重:心悸、出汗、顫抖、盲目恐慌或昏厥--甚至導致死亡。另一種經常遇到的焦慮症可以描述為社交恐懼症。那些受影響的人最害怕的是他們成為群體關注的中心的所有情況。他們開始口吃或變紅。為了避免尷尬,社交恐懼症患者可能會成為隱士,迴避與人接觸,呆在家裡。
波恩的醫學研究人員將患有嚴重恐慌症或社交恐懼症的患者與健康對照組進行了比較。為了盡可能排除年齡、性別等因素的影響,將31名焦慮症患者分別與相應年齡、性別的健康患者進行匹配。受試者首先必須提供血液樣本,並被要求在計算機上進行多項測試。然後取第二份血樣。測量各種凝血因子的血液分析得出了一個明確的結果:焦慮症患者組的凝血系統比健康對照組高得多。
在凝血系統中,有兩種機制運作,它們對生命必不可少,通常以相反的方向工作,相互抵消。一方面,凝血涉及血液增稠,以便形成栓塞並防止受損血管過度出血。另一方面,存在“纖維蛋白溶解”,這是一個保持血液流動並分解凝塊的過程。然而,在焦慮症患者的情況下,研究人員通過對血液的仔細分析觀察到凝血的激活伴隨著纖維蛋白溶解的抑制。然而,除了採血的刺,並沒有發生真正的傷害。對於這些類型的患者,隨著凝血趨勢的升高,凝血系統會失去平衡--可能會帶來危險的後果。在極端情況下,這種不平衡會導致冠狀動脈阻塞。
增加的凝血傾向可能,Franziska Geiser 說,是解釋為什麼焦慮症患者死於心髒病的風險在統計學上高出 3 或 4 倍的“缺失環節”。“當然,這並不這並不意味著每個患有明顯焦慮症的患者現在都必須擔心心髒病發作。我們測量的凝血值始終在生理範圍內,這意味著沒有急性危險,”項目負責人補充道。只有當吸煙和肥胖等其他風險因素也加入等式時,才會出現真正的健康威脅。
Franziska Geiser 對焦慮症患者也有一些好消息。一項後續研究提供了第一個證據,表明已成功完成治療的患者的凝血激活消退。在這方面,Geiser 博士呼籲對焦慮症進行早期診斷,並指出在開出有效的心理治療之前浪費了太多時間。 “畢竟,我們有計劃幫助人們戒菸或多鍛煉。但如果我們想減少心髒病的數量,改善焦慮症的診斷和治療方式是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