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種使用統計算法和“預診斷”監測傳染病爆發的新方法已經在世界上一些富裕國家使用。由 Jean-Paul Chretien(美國馬里蘭州銀泉市美國國防部全球新興感染監測和反應系統)領導的研究人員在他們的《公共科學圖書館醫學》文章中指出,“有理由樂觀地認為,症狀監測方法可以適用開發設置。"
克雷蒂安博士及其同事列出了四個樂觀的理由。首先,他們說,這些方法自然適合併可以增強熱帶地區現有的疫情檢測和“態勢感知”策略(例如監測疫情分佈和傳播,以及確定受影響人群的特徵)。其次,許多衛生部已經要求報告已證明對高收入國家的症狀監測有用的數據,例如國際疾病分類代碼。第三,擴大對通信網絡和技術的訪問將促進資源有限地區的快速電子數據輸入、報告和分析。最後,症狀監測計劃可以與改善健康信息的其他努力相吻合,例如 2005 年啟動的健康指標網絡,該網絡旨在通過貓分析聯合資助和開發核心項目來增加及時準確的健康信息的可用性和使用國家衛生信息系統。
“通過幫助快速檢測和表徵異常發病趨勢,”克雷蒂安博士及其同事說,“症狀監測有望成為發展中環境中新出現的感染的早期防線。”
期刊參考:Chretien J-P、Burkom HS、Sedyaningsih ER、Larasati RP、Lescano AG 等。 (2008) 綜合徵監測:使創新適應發展環境。 PLoS Med 5(3): e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