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自賓夕法尼亞大學和南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研究表明,發達國家的男嬰比女嬰更容易死亡,這一事實是導致男性壽命縮短的部分原因。
論文分析了橫跨三大洲的15個國家和數百年。研究發現,嬰兒死亡率的性別差距在 1970 年左右達到峰值時高達 30%。
研究發現,近幾十年來,由於醫學進步幫助更多男嬰存活,特別是剖腹產和早產兒重症監護病房的普及,這種差異已經縮小。
“歷史趨勢的顯著逆轉表明,在男性和女性經歷非常相似的生活的時代,他們的生物脆弱性有很大差異,但差異程度取決於環境和醫療條件,”通訊作者艾琳說Crimmins,南加州大學戴維斯老年學學院副院長兼教授。
研究表明,在20世紀,嬰兒死亡的主要原因從腹瀉病等傳染病轉向先天性疾病以及分娩和早產的並發症。
男孩早產的可能性高出 60%,並且患有早產引起的疾病,例如呼吸窘迫綜合徵。由於身體和頭部較大,她們的出生傷害和死亡風險也更高。
研究發現,嬰兒重症監護病房的普及尤其有利於小男孩和早產男嬰的生存,因為男孩在各種體重範圍內都更容易受到傷害。自 1970 年以來,剖腹產的比例從平均 5% 增長到 20% 以上。男性剖腹產的比例也高出 20%。
分析的15個國家包括瑞典、法國、丹麥、英格蘭/威爾士、挪威、荷蘭、意大利、瑞士、芬蘭、美國、西班牙、澳大利亞、加拿大、比利時和日本。
期刊參考:Drevenstedt、Greg L.、Eileen Crimmins、Sarinnapha Vasunilashorn 和 Caleb E. Finch,“男性嬰兒死亡率過高的上升和下降”。 PNAS, DOI 10.1073 pnas.0800221105
賓夕法尼亞大學的Greg L. Drevenstedt 是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其他作者是南加州大學戴維斯老年學學院的 Sarinnapha Vasunilashorn 和 Caleb E. Finch。研究得到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埃里森醫學基金會和露絲齊格勒基金的支持。